泵業據悉,有記者日前隨省環保部門檢查鄉鎮汙水處理廠運行情況時發現,不少汙水處理廠排出的水不達標。檢查中發現,蘇南某地有9家鄉鎮汙水處理廠存在超標排放行為,有的汙染物排放濃度高出國家標準一倍以上。
泵業總經理告訴記者,活性炭隨著蘇北工業經濟的發展,那裏紛紛建起了汙水處理廠,但經檢測,有些出水也不達標。這讓那些認為建了處理廠就可引進項目的負責人困惑不已。
處理廠的出水為啥不達標?省建設廳有關負責人透露說,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檢測標準提高了。記者了解到,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省實行比國標高得多的新標準,城鎮處理廠COD排放標準限值設定在50到60毫克/升,標準由一級B升至一級A,很多處理廠來不及采購最新的汙水提升器、汙水提升設備。除磷脫氮是世界性難題,眼下省建設廳正在實施技術攻關,但很多地方已開始按新標準實施考核了。記者了解到,汙水處理廠出水不達標,蘇南、蘇北都存在,已經成了眼下環保工作中的新問題。超標排放也有認識上的原因。不少地方將建汙水處理廠視為一勞永逸的方法,不少鄉鎮把處理廠當“泔水桶”,什麽汙水都往裏麵排。殊不知,處理廠也會“消化不良”。專家到蘇北一家處理廠調研時發現,這個花了1000萬元建起的處理廠,要“吞下”全部汙水和工業園的廢水,結果一查,出水全不達標!還有半數以上的不達標案例,是因為工業預處理不到位就直接流入了處理廠。汙水處理廠技術手段常常有限,而來自紡織、印染、造紙、食品、有機合成工業等領域的有成百上千種,汙染因子品種繁多,生化處理難度較大,不少汙水的處理手段還彼此“相克”。比如處理有機需要耗氧菌,但是一旦混進含農藥的廢水,菌類就會“死光光”,兩種汙水都沒處理好。
多年從事環保工作的泵業總經理指出,從眼下的技術水平看,沒有一家汙水處理廠是萬能的,可以處理任何汙水廢水。所以,汙水在進入處理廠之前,必須進行嚴格的預處理。以工業園區的廢水來說,含有重金屬等各種難處理的成分,必須要建有預處理設備進行“預消化”,比如COD達到400後,再輸往處理廠,否則,很容易造成汙水“集中處理”變成“集中排放”。不少專家指出,治汙要達標,完善硬件設施不可少,但從長遠看,更需要提高自覺性,深度處理汙水,達到回用的程度。蘇南一些地區可能因為工業用水豐富,對使用回用水積極性不太高。政府應該通過各種手段,鼓勵深度處理廢水直至回用,這是解決汙水問題的根本出路。也是保護香蕉福利导航的環境所必須要做出來的努力,這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發展企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