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汙水由地下管網匯入汙水處理係統,變成“中水”排入河道溪流,有效地保護了生態環境。泵業昨日從海滄區建設局獲悉,海滄區開展村莊汙水治理工作兩年來,對全區四個街道的75個村莊建設汙水管道,采購地下室汙水提升設備,接入市政管網或進行分散式汙水處理,目前已完成總投資額的76.9%,位列全市島外四區前茅,並將於本月底基本全麵完成,實現村莊汙水治理全覆蓋。
“采購汙水提升設備,實行雨汙分流後,村裏環境舒適多了”
泵業記者來到東孚街道洪塘村赤土社自然村,一條條整潔寬敞的村道、一個個明亮大氣的房前庭院呈現在眼前。曾幾何時,這裏因村民隨意排放生活用水,門前屋後汙水橫流、蚊蠅亂飛。而且,雨水和生活、生產汙水未經過截流分離,就一同排入過芸溪中,使得路人經過溪邊要掩鼻匆匆而過。“自從香蕉福利导航村實行雨汙分流後,村裏環境舒適多了,經過過芸溪也不再需要小跑過去了。”村民小林明顯感受到了村裏村外的變化。
“雨汙分流的汙水治理是實現美麗鄉村的基礎工作。”東孚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鍾豔慶帶領記者來到赤土社的生活汙水處理係統池邊,這套無動力生化處理係統正在柵欄內靜靜地工作著。村裏的汙水就是在這裏經過處理後排入河道,相關部門定期對處理後的水質采樣檢驗,公示監測數據。
已完成56個自然村的汙水治理,19個村正在收尾
目前,海滄區已建成汙水管網182.1公裏,完成56個自然村的汙水治理,還有19個正在施工掃尾或設備調試。其中,東孚街道已完成33個自然村雨汙分流管網工程建設,設立汙水處理站22個,雨汙分流主管網均已完成。在“共同締造”春風的吹拂下,總長約12公裏的大曦山美麗鄉村景觀帶,把天竺山風景區、過芸溪流域、大曦山公園等旅遊景觀無縫對接起來,實現連點成片效應,形成綠意蔥蘢的“山水田園風光綠廊”。
據介紹,8月底前海滄區將繼續完善已建成的汙水處理項目,進一步提高汙水管接入比例。同時,對部分早年建成的老舊管網和設施也將進行維護和提升改造,提升管網和出水質量。